中石化在生物可降解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作者:admin | 發布時間:2021-05-26
近日,公司所屬的北京化工學院在生物可降解材料全流程產業化發展領域取得新進展。“60000噸/年PBST(生物降解聚酯材料)生產裝置工藝包”和“順酐加氫催化劑及20000噸/年順酐加氫制丁二酸成套工藝包”已通過集團公司科技部審查,并據此進行工業生產裝置工程設計,為我國生物降解聚酯材料的大規模發展提供關鍵技術支持。這表明中石化已經形成了從原料、聚合工藝、材料加工和應用到分析表征的完整的PBST技術研發鏈和價值鏈。
PBSTbio-可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力學性能和生物降解性,可廣泛應用于一次性日用品、包裝材料、塑料袋、農用薄膜等領域,是解決塑料“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徑。
6萬噸/年PBST生產裝置工藝包由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北京化工學院和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聯合開發。它具有工藝反應效率高、副反應少、產品質量好、能耗低的特點。有了這個工藝包,生物降解薄膜袋、注射塑料、纖維材料、發泡材料等各種產品得到了發展,為bio-可降解材料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支持。
中石化表示,隨著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PBST生產的關鍵原料丁二酸的產能不足和價格偏高的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制約了PBST的產業發展。為了解決這個困境,北京化工學院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經過四個多月的自主研發,成功開發出“順酐加氫催化劑及2萬噸/年順酐加氫制丁二酸成套技術工藝包”。該工藝包生產的丁二酸產品純度達到99.5個點以上,符合PBST的生產要求,有效解決了制約PBST工業化發展的關鍵原料供應問題。據悉,該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已申請13項發明專利。
據報道,中石化積ji部署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化發展。2019年,中國石化成為shoujia加盟AEPW的中國大陸企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降解塑料,努力探索循環經濟發展道路。2020年5月,中石化旗下的儀征化纖公司實現了PBST生物降解塑料的工業化生產,廣泛應用于一次性日用品、包裝材料、農用薄膜等領域。2021年4月,中國石化發起了塑料回收綠色行動聯盟,開創了塑料循環經濟新模式,為減少塑料污染、實現中國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標做出了積ji貢獻。